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新昌

魏晋文化对唐诗之路形成的影响——唐樟荣

发布时间:2022-11-11 14:42 来源:县政协 浏览次数:

新昌地处浙东山区,东晋南朝时期是高僧名士云集之地,是佛教中国化重要发祥地,佛教般若学六家七宗有六家六宗诞生于此,是闻名海内外的佛学研究高峰时期之一,今天尚有大佛寺为国家文保单位,它始建于东晋,完成石雕弥勒大佛雕凿于南朝齐梁间,为南朝古刹,誉称越国敦煌,为佛教中国化重要发祥地之实物遗存,并硕果仅存。唐朝时期,因社会风气追慕东晋高风,著名诗人和名士无不纷至沓来,徘徊剡中(即今嵊州市新昌县),形成唐诗之路精华地和首倡地。从佛教中国化至唐诗之路,文化脉络清晰,是两个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文化高峰。而且,它们在全省甚至全国具有重要地位。但以此两个历史时期所创造的文化辉煌作为两张金名片联系起来考察,至今尚研究不多。这对于提升一个地域的文化研究档次,不乏重要意义;同时,把这一地域性历史文化现象融入全省甚至全国佛教中国化重要发祥地及唐诗之路研究学术体系之中,形成合力,擦亮金名片,聚焦闪光点,推进研究上档次并进一步深入,当大有可为。本文试从新昌为佛教中国化重要发祥地形成的历史原因、过程、结果以及唐诗之路与之相联系及其表现、意义等作出串解,并提出发展建议,以期抛砖引玉。

一、佛教中国化重要发祥地基本史实进入今天新昌大佛寺,广场前山门上有一幅通俗易懂的对联,称:东晋高风远,南朝胜迹南朝寺;盛唐翰墨香,一路风光一路诗。此联虽然通俗而浅近,但不可否认,它还是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剡东(即今天新昌县范围)一带东晋高僧活动频繁及其遗迹犹存,今天新昌大佛寺(当时为剡山石城寺)就是当时幸存遗迹之一。而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和首倡地新昌,正是因为东晋高风遗迹的留存,才吸引唐代诗人纷至沓来,从而踏成此一诗路。这是历史事实。它们之间互为因果,值得为之申说。

1、特定历史原因让剡东一地大放异彩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在东晋南朝这个特定历史时期,北方中原地区因为少数民族入侵(史称“五胡乱华”),民族融合,动荡不安,长江以南地区尤其是会稽郡地区(被称为江左)相对安定,世家大族,纷纷南渡,王谢集团与东晋司马氏政权(后来演变为南朝刘宋政权)互为依托,共存共荣。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形成独特的历史时期剡东一地的文化高峰,而主题就是佛教中国化重要发祥地。

2、高僧竺道潜支遁等人入剡隐居让佛教中国化重要发祥地成为现实。

3、般若学六家七宗大都在剡中即今新昌(下同)诞生。

二、唐诗之路与唐代涉及东晋南朝佛教诗举要

1、初唐诗人开篇之作为东晋佛教诗定下基调。

2、中晚唐诗僧纷纷入剡让东晋佛教诗成为主旋律。

3、李白入剡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成为唐诗之路上文学丰碑。也许由于身份的限制,如李白等人有“入剡寻王许”之类的诗作,但于佛教遗迹似乎未置一词,这仍然不影响其他众多唐代诗人的追寻佛道的一往情深。虽然如此,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以剡中即今天新昌天姥山为歌咏对象,抒写他对东晋南朝诗人谢灵运开山并欲登此寻仙的天姥山的向往和热爱,以如椽大笔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千古绝唱,其中也曲折隐晦地写到东晋南朝高僧名士事迹,也不可漠视。全诗已为人们耳熟能详,此不具引,其意义影响在唐诗之路上是首屈一指的。佛教中国化重要发祥地剡中即今新昌,成为唐诗之路上不可或缺的诗作主题之一。这些诗作,品质之高雅,内涵之丰富,与剡中山水神秀融为一体,成为唐诗之路上独特景观和丰富遗产。

三、唐白居易《沃洲山禅院记》所作的总结

1、白居易与《沃洲山禅院记》如果要进一步阐述佛教中国化与浙东唐诗之路的关系和影响,比较现成的例子,就是白居易的《沃洲山禅院记》。此虽然不是诗作,而是文章(碑记),但它对于说明此一因果和关系且却是不可或缺,也是经典之作。它反映了唐代诗人心目中对于这一关系的透彻理

2、白居易《沃洲山禅院记》之历史意义和解读。

3、白居易《沃洲山禅院记》作为文献资料之辨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