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新昌

新昌魏晋时期社会状况及对唐诗之路形成的影响初探——陈煜忠

发布时间:2022-11-28 15:11 来源:县政协 浏览次数:

新昌在魏晋时期尚称剡东。地处会稽地区东部的剡东得益于地区文明共生和辐射,以及剡东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和文化资源吸引,大量高僧名士纷至沓来,使剡东这个荒奥之地很快处于一个很高的文明发展阶段,取得了非常夺目的成就,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明成果,创造了地域文化发展史奇迹,对后来成为唐诗之路精华地产生了直接和深远影响。

一、衣冠南渡和魏晋时期会稽经济社会发展为浙东唐诗之路形成营造了一个极好的区域条件。

西晋末年开始,中原地区大批汉人南迁到淮河以南和江南,据当时史料统计有七十万以上。由于江淮之间成为前线,因此经济和交通已有基础的会稽成了高门士族主要选择的避乱佳处。

东晋南朝时期,会稽郡乃京畿重镇,政治地位不断上升。此时期会稽交通发展、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既是国家的主要赋税来源地,有‘昔日关中’之誉,又是世家大族聚居之地,名士风流,高僧云集,对后世影响巨大。

魏晋以后至于隋唐,会稽地区一直是文化之邦赋税重镇。繁荣的会稽地区为地处其东部的剡东吸引唐代诗人入剡提供了经济支撑、交通便利和文化共生共荣,使剡东成为唐代诗人纷至沓来的佳地。

二、魏晋剡东居民对自然环境的较少破坏为新昌成为唐诗之路精华地奠定自然生态基础。

剡东地区山水资源得天独厚,是典型的地貌丰富的低山丘陵地带,有丹霞有台地,有河谷有火山,连峰绵延青翠,悬崖峭壁白瀑。天姥山、沃洲山、东峁山、南明山、南岩山、穿岩山等诸山耸立其间,风景清幽奇丽。剡溪两岸风光秀异绝胜。《世说新语》中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朦胧其上,若云兴霞蔚……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睱,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特剡溪尤过耳!”会稽佳山水多在剡中,精华多在剡东。“江到剡溪清见底,山入天台人自迷”“会稽剡县多名山,故世居剡下”“洎割台剡而县,凡佳山水皆入焉”。

魏晋时期的剡东,境内人口、村落较少,据陈新宇陈百刚《六朝剡东寺院》中云:“值得注意的是,六朝时期,作为剡县边鄙之地的剡东,万山盘伏,交通阻塞,人烟稀少,按正史州郡志户口比例推算,不过寥寥数十个村落,稀稀几千居民而已”。这数十个村落和几千居民也基本聚集于河流中下游地区,据潘表惠《剡东六朝墓群》一文中云:“晋、南朝墓较多,有十多座,该时期墓群的分布,主要在新昌江、澄潭江、黄泽江三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区。”

由于人烟稀少,境内优质的山水资源基本以原生态自然状态得到保存,大部分地方是森林茂密、野兽出没。陈百刚《天姥山》中说天姥山“晋前尚属人迹罕至、道路不通的草莽奥区。”以至于谢灵运去永嘉时必须伐径开道。即使是紧靠新嵊盆地的石城山,晋永和初昙光师第一次到此,所见也是林木蔽天,荆棘铺地,时闻豺狼嗥叫。

山水情怀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传统的士大夫、文人喜好游览山水,在山水中吟咏、长啸,在自然中品评人物,在荒野中隐修心性。独步古今风神俊貌的魏晋名士对山水美情有独钟,乱世带来的挫折感在自然山水中得到治愈,老庄玄学随性的思想在自然中得到有尊严的释放,胸中才气也随着自然中仰吟俯咏而得到尽情发挥。唐代诗人追慕崇尚魏晋风度,也喜欢亲近自然,环抱山水,仰观宇宙,俯察品类,游历山川,赋诗、挥墨、饮酒,啸傲自然,风神潇洒。

山水佳秀且保持原生态的剡东自然成了魏晋名士流连不舍之地,追慕魏晋风度的唐代诗人也自然慕名追随而来,迷醉剡东山水之中。

三、魏晋时期高僧名士胜会剡东创造的文化盛况是使新昌成为唐诗之路精华地的文化渊源。

剡东早就有高人隐修的传闻,沃洲天姥是道家喜爱的洞天福地,刘门山有仙女的踪迹,南岩是任公子隐修钓鱼的地方。在会稽地区人文荟萃之时,人少地幽山水秀丽的剡东就成了隐逸之士实践隐修的首选之地。东晋南朝,高僧相继入剡,开山立庙。西晋太康西域僧幽闲立新建寺。东晋咸康间(335-342)竺潜辞朝入剡居东峁山立寺,史称东峁寺。永和间(345-365)支遁于沃洲小岭立寺,竺法友建法华台寺,昙光于石城建隐岳寺,于法兰在石城建元化寺,支遁又来石城建栖光寺,释晖居南岩洞。南朝宋元嘉年间(424-453)建成云居寺、南岩寺、九峰寺。齐梁间(497-520)建成石城寺、天宫寺。因此整个六朝时期,在新昌地域上,应该有10座以上的寺庙。

据梁慧皎《高僧传》记载,入剡高僧共有三十多人,其中居东峁者有竺潜、竺法友、竺法蕴等七人,居沃洲者有白道猷、支道林等四人,居石城者有昙光、竺昙猷、于法兰、僧护、僧淑、僧佑等十二人,此外还有竺道壹、昙济、法藏(居南岩)等。

名士也是纷纷入剡栖隐,有戴逹、许元度、郄超、孙绰、王羲之、谢玄、谢灵运、葛洪、顾欢、周翼、刘勰、王操之等四十多人。

高僧开山立寺讲经研学,创造了辉煌的佛教文化,佛教般若学的六家七宗有六宗在此生发,剡东成了佛教中国化的重要发祥地。道教人士葛洪、顾欢、陶弘景等到此修道寻经,王羲之等效仿王子乔,晚年居剡炼丹修仙,剡东成了崇道著名人士修炼道法的重要道场。名士们纷纷入剡隐修、卜居、入仕、交游,谈玄说道,风流隽逸,剡东成了名士文化不断得到发展的推动地。书画雕塑家戴逵、书圣王羲之等艺术大家居剡,剡东又是石雕和书法艺术的交流中心。半县之地上,一时会集如此多的文化领袖和俊杰之士,开展如此多的文化活动,取得如此多的文化成果,剡东在文明开创之时,就形成了一个非常高的文化高峰,这在全国地方文明史上应该是一个少有的奇迹。

如此文化成果,如此文化盛事,留传到唐代,剡东自然成了诗人们倾心向往之所。竺岳兵在《剡溪——唐诗之路》一文认为,唐代诗人偏爱剡溪“佳景殊胜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这里有着深厚的、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文化积淀,吸引着他们。”“唐代诗人来浙东的重要原因,是追慕魏晋遗风与汉前及先秦文化,乃至史前传说。由此我们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唐诗就像斑斓可爱的说‘迭层石’,细细观察,可以见到长期沉积起来的各种藻类的遗迹那样,与浙东悠久文化有着整体性的渊源关系。”

四、魏晋时期高僧名士的诗文及居剡事迹是吸引唐代诗人相继入剡的重要媒介。

魏晋文人墨客来剡居剡后,多有诗文唱和。高僧名士来剡居剡者的事迹也在一些书籍史料中有记载。诗文和事迹的传布,使会稽剡地名气大增。

王羲之居会稽和晚年居剡期间多有诗文闻世,他既是世家大族子弟又是书法大家,引领士风,书法被唐太宗推崇至致,他对唐代诗人的影响不容低估。谢灵运作《登临海峤初发强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他的《山居赋》及众多诗文涉及剡地,他又亲自带领在剡地伐树开径,作为一个山水诗的鼻祖式人物,他的诗文及事迹对唐代诗人影响巨大。

梁代高僧慧皎《高僧传》“剡东各寺入传高僧达30人。”有的高僧法号前直接冠以“剡”字,如《高僧传初集》卷四“晋剡山于法兰”、“晋剡东岇山竺道潜”,卷十一“晋剡隐岳帛僧光”,传中对高僧们在剡期间建寺、讲学、创立宗派等事迹多有记述。

名士高僧的诗文和事迹经书籍得以留传,剡地的山水和文化底蕴也随之渐闻达于海内,吸引数百唐代诗人前来壮游、宦游、隐游、避乱游、经济考察游、神游等,成为蔚为壮观的唐诗之路精华地,成就“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诗”的瑰丽诗路文化现象。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