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建言

俞青虎:加快自然村的搬迁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2-07-29 09:06 来源:县政协 浏览次数:

为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鼓励符合条件的居民退出农村宅基地,推进自然村的整村搬迁,促进农村人口集聚和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有效集中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

根据调研我们发现,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老龄化、空心化现象突出,农村房屋空置比率较高,特别是偏远农村的房子空置现象更为严重。空置的旧房严重浪费了土地资源,部分老旧房给居民带来安全隐患,居住偏远的老人也成为了在外工作子女的牵挂。

对于部分自然村的搬迁成为现实需要。目前迫切需要解决农村居民不想搬、无地搬、搬不起的问题。

一是解决不想搬的问题。让村民知道该村要搬,根据农村现状,从严落实村庄布点规划,对限制发展村和搬迁村要部门联动、严格执行各项政策,并要全面告知村民,让村民知晓该村的发展趋向,做到村民心中有要搬或退出的底线。让村民知道退出宅基地的经济账。加快出台《新昌县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办法》,创新补偿机制,鼓励货币安置、“以宅换房”、“以票换房”等多种形式,让村民有多种选择,引导村民主动选择退出原有宅基地。让村民放得下顾虑。因与原生产、生活资料的分离,使老百姓故土难离。搬迁群众到新的地方怎么谋生,需要出台相应补助政策:1、参考失土农民的社保政策待遇,实现搬迁农民的社会保障全覆盖;2、村集体或强村公司回收、流转闲置空房和山地、山林,通过自营、出租、合作等多种形式,发展符合农村特色的乡村游、种养殖等产业,保障宅改居民的收益;3、引入第三产业企业入驻,发展农村楼宇经济,激活土地资源。

二是解决去哪里的问题。建设一个好地方,让整村搬迁的村民有选择的愿望和向往。全面按照未来乡村、未来社区的有关建设标准,打造集中聚集地小区化建设,提升聚集地的吸引力和配套设施,从而提升搬迁农民的生活居住品质,增强村民搬迁的吸引力。1、着力打造15分钟生活服务圈,聚集点的布局贴近儒岙、沃洲、镜岭等中心镇,规划便捷的城乡交通;2、针对老年人多的实际,对集中居住地套房模式的设计以小户型为主多户型供农户选择,并配备必要的电梯;3、聚集点建造配套的医院、学校、集镇、公园等康养教学设施,提升聚集地的综合吸引力;4、全面梳理全县面上一户一宅应拆未拆的房子和部分自愿有偿退出的房子,全部收回集体,通过集体间资金转移支付,实现房子的再分配,解决部分房源的问题。

三是解决搬不起的问题。通过深化农村宅基地改革,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破除政策壁垒。农村宅基地改革,从整个县域着眼,统筹出台政策保障。1、以能搬出来为目的,建议出台允许跨区域集中置换制度,对异地置换与本地置换在置换价格上做差异性区别,允许农户投亲靠友异地安置。    2、出台政策补助集中居住区的建设,减免、缓缴农民集中居住区项目有关规费,降低建设成本,适当提高整村退出宅基地的政策补助,尽可能降低农户迁入成本,原则上与置换价格相接近;3、保障迁入集中居住地农户享有所在地居民在子女教育、社会保障、计划生育、职业培训、就业服务等方面的同等权利,吸引偏远地区选择集中安置;4、对于部分贫困户、孤寡老人实行政策保底,确保搬得出、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