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海丽:深化“乡理乡亲”服务集市建设 提升乡村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水平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但基层调研发现,当前城乡间公共服务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一老一小”中农村“为老服务”问题,牵系着全社会的关切。在山区农村,由于“理发场所少、出行距离远、老人行动不便”等,“理发”这一件小事,成了老人们的“顶难事”。在这一背景下,我县迭代推广城南乡“乡理乡亲”服务集市建设有关经验,以理发为基础,整合健康服务、传统修补、矛盾调解等8个类别的其他服务,让基层群众尤其是农村老人享受到“家门口的便捷服务”。
一、主要成效
一是服务集市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城南乡自发探索的基础上,县政协通过基层走访、实地调研、座谈协商,聚焦山区农村老年人的公共服务问题,提出“全面推进乡理乡亲服务集市建设”的建议,被县政府采纳并列入十方面民生实事之“老有颐养”工程,在全县推广打造了150个“乡理乡亲”理发工作室。今年9月份在省政协“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专题协商议事月”启动仪式上,全县各乡镇(街道)“民生议事堂”联结县、乡、村三级协商平台,开展“百村联商”活动。11月,浙江陀曼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免费捐赠40台价值15万元的便捷式理发移动设备。政协委员企业、爱心人士筹集“乡理乡亲”公益基金9150万元,现金53.3万元。“乡理乡亲”服务集市的运行和推广凝结着众多政协委员、企业家和全社会的心血和付出。
二是农村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群众的口碑是干部的风向标,通过“小空间提供小服务,小切口解决大民生”,目前“乡理乡亲”服务集市已覆盖全县9个乡镇(街道)183个行政村的24620名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等,通过定期提供服务,赢得了群众的口碑。在近期对几个乡镇开展的调研中,服务集市工程更是受到了在场群众的一致好评,到场群众表示会自发推广。
二、存在不足
群众的肯定,是我们将“乡理乡亲”服务集市深入做好、做细、做实的不竭动力。但经过一年的运行,我们发现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党建引领作用不够。在实际运行中党建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足,部分行政村场地设置在文化礼堂、租赁场地等,场地质量差异较大,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够。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志愿者更多作为参与者,而不是谋划者、组织者、统筹者,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多方力量较为零散。
二是服务覆盖范围欠广。目前全县已推出了183个“乡理乡亲”服务集市,硬件建设覆盖了9个乡镇的大多数行政村,但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没有向自然村延伸覆盖,很多自然村距离行政村较远且没有公交车,自然村的老人赶到行政村理发依然不方便,“乡理乡亲”服务集市的整体功效得不到有效发挥。
三是多跨协同合力不足。“乡理乡亲”服务集市自运行和推广以来,得到了统战、政协、民政等多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但由于运营机制持续深化、服务内容不断细化,需要多部门的统筹推进和多跨协同,单靠民政部门的力量还是不够。
四是服务集市功能单一。目前集市的运行大多以提供理发服务为主,其他服务开展较少,功能较为单一,且没有有效利用起这个平台,对于基层治理方面的探索和规划不足,发挥的效果较为单一。
三、对策建议
一是服务场景再优化。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分批分类推进“乡理乡亲”服务场景优化升级,打造服务党员群众的窗口阵地。对已建成党群服务中心的行政村,优先将“乡理乡亲”服务集市纳入党群服务中心,优化功能布局,推进标准化建设。对尚未建成党群服务中心的行政村,同步推进党群服务中心与“乡理乡亲”服务集市建设,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二是服务内容再拓展。坚持以满足农村群众的多元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展服务内容,群众最需要什么,“乡理乡亲”服务集市就提供什么,以群众需求为变量,动态更新服务内容清单。如前期调研显示,农村老人大多都有基础病、慢性病,最缺的是“健康服务”。建议结合“流动医院”、“送医下乡”等形式,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将“健康咨询”作为常规服务项目,与理发、修补等服务同步开展,满足农村老人最迫切的需求。
三是基层治理再深化。目前农村群众居住散而远,平时难以聚集,而“乡理乡亲”服务集市作为一个平台,能定期、有效地将人组织起来,成为创新基层治理的渠道之一,建议深化“乡理乡亲”服务集市功能,将服务与治理有机结合。一方面将服务集市开市日与人大代表联络站、政协“民生议事堂”、干部走村入户工作结合,通过“乡理乡亲”平台,收集“最前沿的民意”,助力解决群众“最关注的问题”,拉近党群、干群关系。另一方面扩大优惠/免费券发放对象范围,在现有基础上,每月或每季度开展先进选树活动,让为村内干实事、配合中心工作的群众也能享受到优免政策,形成榜样效应,传递正能量,助力在村内形成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尚。
四是机制保障再落实。一方面完善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作用,强化党建统领下的多跨协同,组织、民政、卫健等部门共同参与,联合社会团体、新乡贤、社会组织及热心人士的力量,形成共建共治的新格局。另一方面完善资金保障,建议开展“定期化+个性化筹集”,立足长远设置目标,合理筹措一定时期内所需的资金,并积极争取成为省市民生项目,满足长效需求。同时以村为主体增强“自我造血”能力,凝聚乡贤力量,利用“中秋、春节”等节会加强与乡贤的联络,积极对接争取本村乡贤的捐款,广泛发动社会爱心人士共同捐款,扩大资金筹措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