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新昌

唐佳文:古代新昌花园有几多?

发布时间:2023-02-20 10:23 来源:县政协 浏览次数:

在古代,大凡官宦人家或富裕的乡绅,都会建造私家花园,我县也不例外。自宋至清载入历代《新昌县志》的私家花园有20多座,虽然规模不算宏大,却颇有名气。宋代,在县城有涉趣园,在澄潭有王家园。明代,在县城有皆可园、皆春园、孙塘园、菉猗园和七芝园,而南园、北园、归得园、松荫园和宿云园等分布在县城周围。清代,在县城有静园和宿云园,在县北则有趣园。

  据万历《新昌县志》和《图书集成》记载,宋代有涉趣园,位于县城西部的状元坊,为石茂诚所建造,园里有虚心庵、栖息轩、双清阁、可疑轩、松洞、桃洞、殿春径和散金径。而成化《新昌志》记载,涉趣园是石子重建造的,里面有洗心亭、栖息轩、双清阁、澹吟斋、松洞、探春径和回栏桥。清代人认为,石茂诚是石公辙的儿子,建造花园为父亲养老游玩比较可信。成化《新昌志》记载,澄潭有王家园,是宋朝丞相王爚建造的,里面有沂春亭、苍雪观、答春堂、闲远楼、石板街、松花石,景物绝胜。王爚建造的花园,至今尚有遗迹,即人们常称的东花园和西花园。

  明代,兵部尚书吕光洵在县城西部建造皆可园,园里有池,有假山,有九可亭和沃洲书楼。茅坤和吕光洵都写有《皆可园记》。吏部尚书潘晟在县城西部建造皆春园,内有乐贤堂和水帘书院。曾任知县的周文祥在县城东北建造孙塘园。在县城附近则有南园和北园,均为曾任参议一职的俞则全所建造。南园建在驼山的北面,是俞则全读书的地方,有翠微阁、阳逸堂,积蓄图书千余卷。俞则全由此自号为“翠微居士”。北园又名闲乐园,在县城之北的五马山南面,是俞则全退休养老和接待宾客的地方。北园里有长秀亭、印月池,有用竹编成的蔷薇屏、芍药栏。假山有三座,分别叫东华峰、西华峰和穹窿洞。花园高处有祥露台、孤眺亭。路有锦翠岭,水有息机津。园内遍种花木。园景幽闲,名人题诗吟咏者多。俞则全有《闲园独坐诗》:“廿年无禄一闲身,卜筑深源绝四邻。屋外桃蹊刘阮路,门前烟渚许由津。溪山处处堪为主,麋鹿时时不避人。自是顽樗非世用,敢言盛代有遗民。”在县城西门外有曾任明辉县知县吕光化建造的归得园。归得园旧名川上居。吕光化解职后,取唐人“欲归归便得”之义,把园名改成“归得”。园内有环翠楼、桂泉书屋,积书万卷。在县城南门外有曾经当过郎中官的吕若愚建造的松荫园。此地原称龙岩。吕若愚在他父亲墓旁筑园造亭,并率族内子弟在这里读书。花园以苍松为门。在城东,有举人俞应星建造的菉猗园,因园办植竹万竿以为名。在城北,有庠生俞秉瑚建造的七芝园,积藏书籍,训迪子孙,园内有假山、尚友堂。他的儿子俞应肃就在园内读书。郎中吕若愚有《七芝园诗》:“华构中颜尚友堂,君家世泽喜来长。悠悠瑞气千年毓,灼灼瑶芝七本芳。此日固常怀孔孟,醇风直欲溯羲皇。既探今古神交处,眼底纷华一笑忘。”

  清代,县城内有静园,为吕曾棣所建。西陵人张坽和新昌人吕曾模、吕爚都有《静园记》。吕曾模在《记》中说:“园内有馆,有亭,有池,有怪石,有名花芳草。其树梅也,有广平之兴;其莳荷也,有濂溪之爱;其蓄石也,有南宫之癖;其临池也,观鱼也,有濠上之乐,其息交绝游。倚南山以寄傲也,有五柳之风。”吕爚在《记》中说:“因其隙地构数楹于水滨,南山在前,北山峙其后;东则小桥流水,筑短垣以护桃李;西为药兰花砌。墙外古柏乔松,参天之影倒插池塘。”“园中多蓄异石……如虎啸者,如猿啼者,如狮吼龙吟者,有呼袍笏而拜者,有可抱之眠三日者。布置清雅,错落堪玩。壁间图书,多仿米家山云林大痴、兰竹水禽之属,极一时翰墨之秀。”在县南,有宿云园,又名山亭,为明贡生何絅所建造。园内有池沼、假山和藏书楼阁,颇为丽景。何絅自己在园内讲学授徒。何絅有《宿云园诗》:“萧瑟梧风景半秋,澹云将雨过西流。凉生蓉叶催沽榼,湿重芦花覆钓舟。新月半笼孤岫出,长虹斜接两亭收。漆园碌碌劳生出,笑问南华不点头。”在县北二十里万石村,有清初隐士吕仲坚建造的趣园,园内有光裕楼、庆善亭等建筑。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